欢迎您访问国粹艺术网!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搜索: 廉奉公官方网站 展览展示 山水画 国画 油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评论
漂泊只为心中的梦想——记青年画家陶胜武
作者:  来源:  【字号 】 发布时间:2015年7月26日

文/ 谭伟
      种下艺术的种子
      陶子的父母都是农民,没上过几年学。陶子有3个哥哥、1个姐姐,排行老五。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拉扯着5个孩子的生活是清贫的,陶子的父亲除了农忙的时候在家里干活、捕鱼,还外出到城里的一家造纸厂打工。看到城里的孩子画的画展览在橱窗里,陶子的父亲就把造纸厂不要的边角料拿回家给孩子画画,鼓励孩子们画农村里的鸡鸭、庄稼、房子……排行最小的陶子得到的白纸总是比哥哥姐姐多。陶子沉醉在绘画的乐趣中,纸张用完的时候,陶子就把砖头磨平,用手指沾上水在上面涂画。
      以自然为师,涂鸦式的画画,是陶子追求艺术的启蒙。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陶子画的《玉米》作品代表班级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上获奖。大哥奖励给陶子一盒彩色蜡笔,这以后,带颜色的小鸡、小狗、河塘都出现在陶子的画纸上,画画成了陶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兴趣,让生活贫困的陶子,童年里充满了欢乐。
      上初中后,陶子的画,画得越来越好。每天放学后,陶子都飞快地完成作业,然后就去河塘里捕鱼,卖上几毛钱,攒够了去买更大更多的纸。
 
      艰难困苦求学路
      1982年,初中没毕业的陶子,怀揣着对艺术的梦想,跟随在北京当兵的大哥陶胜文,第一次来了北京,在石景山书画艺术学校开始学习国画。
      那时的陶子还不知道什么是宣纸,更没有在宣纸上用毛笔画过画。而陶子在书画艺术学校,学的是国画山水。第一次交作业,陶子还是在大白纸上画的,他把毛笔当成了蜡笔,老师看后哭笑不得,看着班上这个最小的学生,老师告诉陶子墨分五色——干、湿、浓、淡、枯;宣纸有生宣与熟宣区别;告诉他要多看古代名家的画作。在石景山艺术学校里,陶子学习了3年国画山水,学会了披麻皴、云头皴、斧披皴等笔法,陶子运用干、湿、浓、淡、枯的墨色表现中国画的技法。平时不上课的时候,他就泡在图书馆、书店里,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刘海粟等画坛巨匠成为了陶子不见面的老师……
      靠着大哥胜文的资助,陶子在石景山书画学校里学习了3年,陶子在写生、临摹中不断地磨练技法,他交的作业在班里总是最多的,陶子的认真执着劲儿在老师和同学眼中都是公认的,这个班里最小的学生,是班里最勤奋的,也是进步最快的。
      1985年,陶子回到江苏益林,在益林文化中心工作,在文化中心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国画。在文化中心领导的支持下,他成立了益林诗书画协会,并任秘书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书画活动。5年里,陶子一边积极工作,一边走访书画名人,虚心向他们请教,提高技艺,他对学习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1990春天,陶子带着身上仅有的70元钱、简单的生活用品和画具,登上了开往河南郑州的火车。由于路费花掉了40元,到了郑州黄河美术学校时,身上的钱连报名费都不够,陶子就在学校门口呆了三天。三天里,陶子每天只吃两个馒头,最后是学校的王留民老师发现了陶子,上前问他为什么总在学校门口不走?陶子道出实情,王留民这才明白,原来眼前这个小个子青年是来学习画画的,又没钱报名,没钱找旅馆。王留民被陶子执着的精神打动,带着陶子回到自己家里,让陶子吃饭洗澡。此后两个月里,陶子白天跟着王留民到学校里学画,晚上回到王留民宿舍,伺候王留民常年躺在病床上的老父亲。学校领导得知这件事后,决定免去陶子的学费和住宿费,破格收下这名学生。
      陶子在黄河美术学校的求学日子仍很艰苦:家里每月给他20元的生活费,既要吃饭,又要买画纸和颜料。大部分日子里,陶子的一日三餐就是玉米面稀粥,每天肚子里都咕咕叫。那年的八月十五,同学都回家过节去了,陶子就跑到学校的后院菜地里偷偷摘了个茄子就着一把辣椒吃了,算是自己的中秋晚餐。
      尽管日子很艰苦,但陶子不敢告诉家里,怕失去学习的机会。为了缓解经济上的拮据,陶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后,还要到校外做油漆工,挣上一点儿辛苦钱。每周陶子都要把学习的情况写信向长兄汇报,信里也只是报喜不报忧。其实,长兄胜文知道陶子的艰苦,每次寄信过来都会在信封里夹带上几张小小的邮票,以减轻陶子的生活负担。
      艰苦的生活锤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寒来暑往,陶子把艰苦生活的历练融进自己画作中,画作屡屡获奖,在同学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1991年,结束了一年的学习,陶子回到益林文化中心工作。工作之余,陶子又考取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中国山水画专业学习了三年。
 
      种下艺术的种子
      陶子的父母都是农民,没上过几年学。陶子有3个哥哥、1个姐姐,排行老五。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拉扯着5个孩子的生活是清贫的,陶子的父亲除了农忙的时候在家里干活、捕鱼,还外出到城里的一家造纸厂打工。看到城里的孩子画的画展览在橱窗里,陶子的父亲就把造纸厂不要的边角料拿回家给孩子画画,鼓励孩子们画农村里的鸡鸭、庄稼、房子……排行最小的陶子得到的白纸总是比哥哥姐姐多。陶子沉醉在绘画的乐趣中,纸张用完的时候,陶子就把砖头磨平,用手指沾上水在上面涂画。
      以自然为师,涂鸦式的画画,是陶子追求艺术的启蒙。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陶子画的《玉米》作品代表班级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上获奖。大哥奖励给陶子一盒彩色蜡笔,这以后,带颜色的小鸡、小狗、河塘都出现在陶子的画纸上,画画成了陶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兴趣,让生活贫困的陶子,童年里充满了欢乐。
      上初中后,陶子的画,画得越来越好。每天放学后,陶子都飞快地完成作业,然后就去河塘里捕鱼,卖上几毛钱,攒够了去买更大更多的纸。
 
       艰难困苦求学路
      1982年,初中没毕业的陶子,怀揣着对艺术的梦想,跟随在北京当兵的大哥陶胜文,第一次来了北京,在石景山书画艺术学校开始学习国画。
      那时的陶子还不知道什么是宣纸,更没有在宣纸上用毛笔画过画。而陶子在书画艺术学校,学的是国画山水。第一次交作业,陶子还是在大白纸上画的,他把毛笔当成了蜡笔,老师看后哭笑不得,看着班上这个最小的学生,老师告诉陶子墨分五色——干、湿、浓、淡、枯;宣纸有生宣与熟宣区别;告诉他要多看古代名家的画作。在石景山艺术学校里,陶子学习了3年国画山水,学会了披麻皴、云头皴、斧披皴等笔法,陶子运用干、湿、浓、淡、枯的墨色表现中国画的技法。平时不上课的时候,他就泡在图书馆、书店里,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刘海粟等画坛巨匠成为了陶子不见面的老师……
      靠着大哥胜文的资助,陶子在石景山书画学校里学习了3年,陶子在写生、临摹中不断地磨练技法,他交的作业在班里总是最多的,陶子的认真执着劲儿在老师和同学眼中都是公认的,这个班里最小的学生,是班里最勤奋的,也是进步最快的。
      1985年,陶子回到江苏益林,在益林文化中心工作,在文化中心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国画。在文化中心领导的支持下,他成立了益林诗书画协会,并任秘书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书画活动。5年里,陶子一边积极工作,一边走访书画名人,虚心向他们请教,提高技艺,他对学习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1990春天,陶子带着身上仅有的70元钱、简单的生活用品和画具,登上了开往河南郑州的火车。由于路费花掉了40元,到了郑州黄河美术学校时,身上的钱连报名费都不够,陶子就在学校门口呆了三天。三天里,陶子每天只吃两个馒头,最后是学校的王留民老师发现了陶子,上前问他为什么总在学校门口不走?陶子道出实情,王留民这才明白,原来眼前这个小个子青年是来学习画画的,又没钱报名,没钱找旅馆。王留民被陶子执着的精神打动,带着陶子回到自己家里,让陶子吃饭洗澡。此后两个月里,陶子白天跟着王留民到学校里学画,晚上回到王留民宿舍,伺候王留民常年躺在病床上的老父亲。学校领导得知这件事后,决定免去陶子的学费和住宿费,破格收下这名学生。
      陶子在黄河美术学校的求学日子仍很艰苦:家里每月给他20元的生活费,既要吃饭,又要买画纸和颜料。大部分日子里,陶子的一日三餐就是玉米面稀粥,每天肚子里都咕咕叫。那年的八月十五,同学都回家过节去了,陶子就跑到学校的后院菜地里偷偷摘了个茄子就着一把辣椒吃了,算是自己的中秋晚餐。
      尽管日子很艰苦,但陶子不敢告诉家里,怕失去学习的机会。为了缓解经济上的拮据,陶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后,还要到校外做油漆工,挣上一点儿辛苦钱。每周陶子都要把学习的情况写信向长兄汇报,信里也只是报喜不报忧。其实,长兄胜文知道陶子的艰苦,每次寄信过来都会在信封里夹带上几张小小的邮票,以减轻陶子的生活负担。
      艰苦的生活锤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寒来暑往,陶子把艰苦生活的历练融进自己画作中,画作屡屡获奖,在同学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1991年,结束了一年的学习,陶子回到益林文化中心工作。工作之余,陶子又考取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中国山水画专业学习了三年。
 
      千锤百炼始成金
      2002年,陶子的山水作品——《清泉》入选全国“武林杯”书画大奖赛银奖,作品编入《中国书画精品集》,还出版了《陶子书画集》。这次小试身手,更加坚定了他心中的梦想,陶子变卖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告别妻女,背起行囊,来到北京,从此成为众多北漂画家中的一份子。
      北漂的生活动荡而艰辛。陶子住过20元一天的小旅馆,几个馒头就能凑合着过上一星期,他也住过公司仓库、建筑工地,干过油漆工,在装饰公司打过工……一个偶然的机会,陶子来到南通建筑公司,先当仓库保管员,半年后当上了项目经理,每天在工地上忙得只睡2个多小时。值得欣慰的是,南通建筑公司领导迎来送往的书画礼品都是陶子的作品,这也让陶子多了些许收入的同时,更加增强了对自己走艺术道路的信心。后来,陶子辞掉了所有与绘画无关的工作,成为一个职业画家。
      陶子怀揣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妻儿的思念,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川大河,留下的写生稿超过万余张。他将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奇都摄进了眼眸,锁进了心房,最终,都从他的笔端倾泻而出。以自然为师,造化钟神秀,陶子的山水画作山势层叠连绵雄伟,云与雾在似与不似之间融合萦绕,偶有房屋与人家,让画作更增添灵性和动感,气势磅礴而又禅意深远,驻足观赏常有震撼、遐想之意。
      2007年,陶子参加了“和谐中华迎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大型书画活动,作品《锦绣中华迎奥运》被奥组委收藏并获金奖。2009年,《高山流水江山美》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野三坡》、《黄山颂》被神农庄园收藏。同年,在迎接建国60周年活动中,陶子为八一飞行大队创作了十米长卷《大好河山》,胡锦涛主席检阅飞行员时在其巨幅作品前留影。2010年,陶子应邀为石景山区政府创作了十米长卷《西山揽胜图》,他将八大处的三山八刹、春夏秋冬完美地融进他的画作中。
      近几年,陶子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中央电视台、香港有线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他的艺术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书画报》、《中国水墨》、《世界英才》、《海峡两岸》等刊物报纸也都报道了陶子艺术之路,作品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陶子北漂10多年,不管条件多艰苦,乡情多浓重,他始终开朗乐观,诚实和善,朴实厚道,圈子里有极好的人缘。他秉承着“艺术家应该用作品说话”的理念,勤奋进取,谦虚好学,执着地追求着心中的目标。曾有多个商家找到陶子,要求包装他,买断他的画,都被他拒绝了。陶子说,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苦难都会慢慢变成财富,只要坚持心中的梦想,前行的脚步总会充满力量。
上一篇:浓墨重彩 情寄山川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国粹艺术网 ,是一家全国汇集传统文化艺术类信息的专业网站,  除此之外,还提供电视台录制、新闻报道、文艺评论、视频拍摄、展览发布、演出资讯、艺术品在线交易等内容,通过不断的发展,国粹艺术网已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

                                                                                                                                                                      

                                                                                                                                                                                                                                                                                                                                                                    


技术支持: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