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唐张璪提出至今不衰。我今天结合自己近二十年来写生的体悟和大家分享。
首先师造化的“师”字,我们以自然为师,那么老师的作用只是起到引导、引发的作用,就像我们北方农村的压水井,必须用一瓢水把地下水引出,其实老师的作用就是一瓢水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不是去描摹自然,而是用“自然”这瓢水来引发我们的认知和表达。
中得心源的“源”是我们生命的本源,正如我们镇江的高人庄岱辉老师:无性别相,无年龄相。这就是我们生命本源的真实相。我们和外部世界平等互融,也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物我同化。
我们的文字是相当的美妙,在这里用了一个“中”字来得到“心源”,就是这个“中”字让生命平等,既不偏向纯自然的描摹,也避免了纯主观符号式形式,让生命灿烂于纸上,也就是中国画六法中的首法——气韵生动。………
谈起传统让我们感到沉重,几千年文化智慧的结晶似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山,历史的经典又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耀得我们眼花,自觉渺小、生命短暂……我们忘记了我们的生命也一样的灿烂!我们不仅有对传统的膜拜,更有对自己生命的担当!
前人也说,平日一时也不忘古人,画时一刻都不要古人,这就是提醒我们对传统的学习和对绘画当下的担当,我们的生命由此而变得美丽和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