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千石 本名:贺德昌,字国果,号也可、贺喜、半海归士等,生于 49年5月,北京市人,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工艺美术 师。 1982年在中国书画研究会及中央美院研修班系统学习国画理论 1986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并被聘为该校国画系讲师。九十年代初国家公派出国工作期间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学习西画。 1987年调入北京市旅游产品生产供应公司,曾任专业国画创作员、组织科科长及北京市经委亚运会办公室干部、北京市政府旅游产品领导小组开发办公室主任等职。在行业管理方面,曾任北京市旅游产品行业协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公派国外)中俄贸易关系发展基金会会长;现为中国科协北京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宄会 会员,中国田汉研究会书画委员会委员等多家美协会员、教授、顾问、知名专家、院长等。 千石书画作品及论文与评论文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曾多次在《北京日报》、《北京经济日报》、《中国报导》、《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商业文化》、《中国文艺家》、《人民美术》等市和中央直属报刊杂志发表,并在百度网、360网、搜狐、新浪、腾讯、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国内外各大网站都有大量宣传展示书画作品和相关活动报导。 详细
作品
活动照片
贺德昌作品
贺德昌作品
贺德昌作品
贺德昌作品
贺德昌作品
艺术家评论
关于中国画创作的几点主张

中国画创作的几点主张

文/贺德昌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文化?即:中华民族物质与精神生 活的存在形态及理念。概括讲,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活动和哲学。我们有些人认为中 国画就是传统的,甚至选择完全放弃传统中国画的经验与样式,将水墨画变成西方 艺术体系的“实验水墨”,并将水墨变成了一种材料,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背叛。水 墨画只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不赞同将中国画统称为水墨画,其很容易与西 画中的水彩画混淆,中国画就叫中国画,走到世界哪里我们都要有这样的自信。中 国人民有智慧固守住我们已拥有的文化艺术宝库和高地,立志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美 术领域得到充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让我们中国绘画语言和笔墨技法对世界发出强 有力的声音。


强调中国画在世界美术发 展史上占有突出的的地位和鲜明的吋代性

中国画源自5000年前彩陶器图案 及岩刻图像等。中国画自古就重视写实, 并具有很强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表现技 法,在唐朝以前就有画家的创作达到了 "和生者毕肖”(即似真或一模一样的 真实)的程度,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了,整整比西方写实画的诞生早了近五个多 世纪。所以说,中国绘画源自作者对客 观物象的仔细观察而萌发思想与审美情 趣的冲动。中国画在一千多年前就能够 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高峰,其无论 是在绘画理论体系,还是在创作技法系 统性、逻辑性、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 传承性等方面,都是世界人类美术史上 的一大创举,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从世界人类文化发展史来看,虽然 地域不同民族差异较大,然而人类物质 和精神生活需求方式存在着惊人相似或 一致,而民族风俗、宗教信仰、语言文 字等许多方面又存在着巨大差异。就拿 中西绘画来说,虽然两者在追求人性美、 自然美的最高境界上,艺术家要表达的 愿望是相通的,但是在表现形式、绘画 理论、技法与使用的工具材料等方面, 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西方人早在14 世纪文艺复兴时就开始学习借鉴中国绘 画"意象”造型理念而发展创新出"印 象画派”等。世界不同文化在漫长的历 史记忆中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相互渗 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 实,但是又由于文化基因和民族个性不 同,却又各自保留着独特的优良传统与 文化艺术形式永远传承下去。

我主张将西方绘画有益成分借鉴 吸收进中国画创作中来,使其有机融合 到国画元素中而又不失中国画的本来面 目,这样可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们应立志固本求源,崇古尚今, 西学为鉴,笔随时代,通会中西绘画之 理法去巩固和开拓中国画艺术发展空 间,逐步让西方人适应与习惯于我们的审美理念、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这还 需要中国画家站在世界艺术发展高度 上,审视当今和未来发展方向,才能创 作出高超的艺术作品,并宏扬影响于世界。

中西绘画只有在画种和表现形式风 格、理念上有所不同,两者之间没有高 低之分,都有各自的魅力和存在一定局 限性。就创作方法而言,中西绘画都讲究线面造型(中国画叫笔墨线条),光 影明暗效果(中国画叫阴阳),透视(中 国画叫散点透视,西画叫焦点透视), 比例,色彩,构图(中国画叫章法)和 写生等,只是侧重点和使用工具材料诸 方面存在区别。就理论体系而言,中西 绘画也有较大的差异和理念的不同。但 是从整体和综合方面考量,中国绘画艺 术在世界上作为独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 色、历史悠久和影响深远的单一画种, 其理论与技法体系的科学性、人文理念、 哲学思想、美学观念、综合学科与技术 含量等都是比西方绘画体量大而丰富得 多的。

越是传统的东西就越有现时代的崇 拜性与实用性,中国的文字、书法、诗词、 长城、故宫、火药、圆周律、中医药等, 哪一项不是传统的?难道这些没有现代 性吗?所以,我们有些人认为中国画是 传统的,没有时代性或当代性,西方绘 画才是当代的,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能够历经千年传承保留下来的文化就一 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努力很好地 继承发扬下去,其本身就具有当代性。 当代画家用传统绘画理念和技法,以现 代思想情感、文化立场和绘画语言去创 作、去表达美学观念与形象,就一定会 有现实意义与当代性。

绘画艺术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生命 力,不在于怎么画,用什么材料去画, 而在于画什么和要表达什么。中国画之 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就是它的创作 方法和表达形式、思想理念能够包容丰 富内含与时代元素。




中国画体系是科学

在艺术学门类中,美术学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美术的国画艺术, 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艺术价值、表现形式、理论依据、美学观念、哲学思想等, 它的科学性与西画同等突出,而且会更具有世界意义。就像中医学是人类生命科学 的奇勋,中国画是人类美学(审美)科学的奇葩。

中国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和表现,从形式到内涵其核心都闪烁 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智慧。古今大多优秀的国画作品,都是依据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客 观物象并根据人性美感需求而创造再现或意象化的物象作品。就拿当代国画作品来 说,无论写实创作还是写意创作,有不少作品都达到了世界顶尖级的艺术水平。写 实可达到逼真、精雕细刻而生动活现、内蕴传神的程度,它们一点也不比西画中的 油画、水彩、素描等艺术表现力差,反而更具特色和魅力;写意可达到笔墨奇绝、 气韵生动或纵横驰骋、气象万千、意境与内涵深奧而丰富多彩,可谓形神兼备,这 比起西方的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等形形色色画派作品,显得是多么气势辉宏而大美 无疆!

我主张学习国画应先修形真,再攻写意。写意则要先意后写,博学者意高,德 旺者道深,功力技绝则写之必意象神;反之,意贫者无修养之德、之道、之技,写 之则妄为欺世。中国画家的第一功力是要做到画什么像什么,要有较强的写生能力、 善于深入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去学习和吸取创作题材。美术,是利用描绘写生手段, 能动性地表现客观事物的视觉艺术。中国画是中国人哲学理念的审美独特表现形式 的视觉艺术,它根源于生活和对大自然的观察理解,其绘画理论体系是人类艺术学 门类的重要学科。


外功主1本,内功主魂

在当今画界,有些人爱画表象作品, 如超写实画等,有人则利用色彩的物理、 化学性质以工业操作方式画所谓物象内 部细胞结构,给人朦胧、新奇而色彩斑 斓的感觉。我则画的是生活和人生体验。 绘画是代表人心灵的语言。中国绘画艺 术其实是老实人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 伪和浮躁,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扎 实的功力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是诗书画 印及哲学理念与人生经历的融合体。可 惜的是,我们有许多‘‘画家”还在盲目 拼命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崇拜模仿西方绘 画早已过时被丢弃的某某流派画,有的 妄图用其改造或顶替中国画并美其名曰 "创新”,他们不停卖力地给人家当"搬 运工”和"油漆匠”,却不晓得西方人 早在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 向东方学习借鉴,向我们中国绘画艺术 学习意象理念及笔墨线条等技法而创新 出抽象主义等画派。

我并不是反对西画,反而是提倡学 习,我曾经有过在欧洲学习西画并在国 内专业美术院校教授过西画(色彩素描) 的经历,关键是我们要站在捍卫发展中 国画艺术的立场上,去学习西画中对我 们有用有益的东西,千万不可照抄照搬 别人的空架子或垃圾。

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形”是指 画的要有形,要画什么像什么,这需要 画家深厚的功力和技术来完成。我把它 称之为外功主体,"体”,谓之形体和 表象;"神”是指画的思想内涵和情趣 意味,是要表达的意境。这需要画家综 合修养、绘画立场及崇高情操才能达到, 我把它称为内功主神。"内”,谓之形 体内蕴,内在的表达力。外功和内功是 对立统一的,凡优秀国画作品都离不开 这两者的完美表现。

在国画中,只有外功而无内功的作 品被称为匠画,其再精细复杂也艺术价 值不高;既无外功又无内功之作,如符 号化、拼接抄袭、胡涂乱抹等均为空洞欺世之作,有些甚至是垃圾。因此,中国绘画创作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都要求内 外功力的统一和高超水准,这就需要中国画家比起西方画家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 间去修炼。根据我的教学体会,教西画时培养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容易,只要将方法 技术及经验传授给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他们就可进行独立的写生、创作, 而且很快能出成绩。教国画培养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可非常不容易,光教会大家技术 是不行的,还要求学生学习书法、诗词创作等,而且国画又不同于西画在创作过程 中可以反复修改,所以学习国画没有长期磨炼苦功、博学而积累人生经历是万万不 行的。

国画关于外功的学习锻炼,我国一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以线条笔墨运用为核心的 系统造型技法,其中尤以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最为精练和实用,并沿用至今。这六 法论几乎成了我国绘画创作的法则:‘‘骨法用笔、气韵生动、传移摹写、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对这六法作用的解释和论述古今都有大量的文章著说,本 文不做详细说明。国画关于内功的学习修炼方面古今也有许多论述,从元代文人画 发展开始,中国写意画升华到新的境界,其核心是更加注重画的内在性,即画家心 灵的反映,今天我们也高调提倡国画创作主要不取决于其形与物质载体的自然属性, 而是决定于精神指向或情感蕴含。所以,中国画家除了具有深厚的创造功力、写真 本领之外,更重要的是综合修养的长期积蓄。如何学好内功,如何把握好内外功在 绘画创作中不至于相互脱离呢?又如何创作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国画作品?我认 为要做到以下三点:1、刻苦学习传统,真正吃透六法准则。2、在传统六法基础上, 补充新六法以重点培养内功,这十二法不可分割。新六法是“重师造化,西学为用, 博学养德,创新继承,画呈多举,言志寄情”。3、在作画前没有你想要说的话和 情感意愿时,不动笔墨。虽然做到上述三点并非易事,但是努力做到了就会成功。

中国画剑作要釆取六散点小焦点的视觉方法

人们认为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画是焦点透视。透视,是观察物体在时空立体 存在的内外结构的视角方法。根据人类视觉感观对客观物体观察形成的一定角度(视 角),给人的感觉都是近大远小,虽然客观物体本身并没有变化。中国画的所谓散点透视是根据客观物体的本来形态结构 判断并加以描绘的;西方绘画的所谓焦 点透视是根据人们的观察视角来判断物 体形态结构而加以描绘的,这两者在绘 画创作上都有其优势和科学依据,但又 都有其局限性,都不能做到造型的绝对 准确。从总体而言,中国画的散点透视 在创作题材、意含方面更加宽泛,更利 于画家思想情感与个性化的发挥,使中 国画的笔墨线条等技法更具表现魅力、 独特性、艺术的真实性,因此较西画更 有优势;西画的焦点透视在描绘物体的 形态,利用明暗光影效果及色彩造型达 到逼真技术手段以及使用工具材料等方 面更具有优势。从直观效果来说,中国宋代以前的画作大多以写实为主,西方 绘画自14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的印象主义画派等在写实技 法方面达到了逼真的程度,但是中西绘 画都面临着发展上的瓶颈。一千多年以 来中国画始终遵循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 和审美理念,理论上以"六法”等为基 础,注重笔墨线条造型和散点透视创作 方法。我认为中国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 史和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当今的工业化、 全球化发展时代中,中国画的发展明显 存在着挑战和滞后,在创作方法和理论 上总没有大的突破。根据我几十年的绘 画创作实践经验与探索,我主张首先要 在国画创作透视方法上进行改革,即借 鉴学习西画中的焦点透视法,把其纳入 到中国画创作中来,将国画散点透视发 展为"大散点、小焦点透视”,可散可 焦的创作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同时线与 面、平面与凹凸立体结构、明暗与光影 效果、固有色与条件色对比色等有机结 合,突出中国画笔墨元素等特点,创新出时代感鲜明的能为大多数中外人民看 得懂并喜爱的中国绘画艺术作品。这样 做完全不必担心中国画会被西画同化或 是被排挤掉,因为我们借鉴学习西画中 的有益元素只占中国画创作方法的10°/。 左^右。

那么什么是"大散点小焦点透视” 及可散可焦的创作方法?这要从两个方 面来说。第一技法:所谓大散点透视, 即平面造型,讲究物象的凹凸明暗,比 例和色彩平涂等绘画方法;所谓焦点透 视,即三维立体造型及内部结构,如石 膏正方体,根据人的视觉观察形成一定 角度,给人的印象是看到的物体从整体 到局部都是近大远小,于是正方体内外 各面每对边线的延长线最终交于一点。 而中国画表现其每对边线的延长线都是 平行的,永远不会相交于一点。西画在 焦点透视和立体造型上讲究利用光影, 明暗比例和色块、色阶等技术手段与效 果。

第二理念:在国画创作中部分采 用西画焦点透视方法造型,如人体画、 房屋建筑、岩石、日常生活用具等,这 样不仅会丰富中国绘画的创作语言和表 现力,同时也可大大提高中国画的时代 性和世界性。我主张一切创作手段皆为 意象而用,线条笔墨随心迹而行。中国 画要有似与不似,或似与不似相结合; 似者形真而富于生气,不似者而意真富 于神韵。中国画是线条笔墨加思想,这 是我们一千多年的传统,传统的绘画技 法和理念不仅要继承并且要不断发展创 新。所以今天我们提倡"中国画,是线 条笔墨加思想再加佐料”,适当采用西 画创作中焦点透视等元素,使中国画创 作有了更新更广的发展空间和生命力。

其实中国画采用大散点小焦点, 可散可焦的透视方法进行创作,不全为 了丰富绘画技法,关键是观念的更新。 根据我多年的创作实践与经验,虽然我 们继承传统的绘画技法,但是我们的思 想观念和创作题材是当代的和现时生活 的,那么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就一定会反映出现代气息,如果我们学习借鉴了西 方部分绘画方法,那么创作出的国画作 品就会更加鲜明地反映出现代艺术气 息。例如水墨山水画《曲岸驼峰两江潮》, 是我在桂林阳翔写生创作的,并赋诗一 首。此作构图及整体仍采用传统透视法, 而在局部江岸上的亭台房屋建筑则采用 焦点透视法,并表现出一定的光影明暗 效果,使得画面更具现实化、生活化, 如同人们身临其境,隔望双江潮涌的曲 岸密林亭台,在细雨烟云缭绕和青翠如 洗的驼峰下,使人感到内心与大自然融 化到一起如画似仙的境界。这幅画我采 用独创皴法和坚持中国画的笔墨线条造 型,较好地表现出我国南方广西、贵州 等山林江河地貌特征与意境,并在中国 国际展览中心由国家画院主办的画展中 获得了优秀奖,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和好评。

中国画要讲究线面造型, 笔墨线条是中国画的重要标志

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都是线条造 型,所以十分重视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于是产生了千变万化的笔墨线条表现形 式,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画的重要元 素之一。写实画重精雕细刻技术于表象, 线条只是起到架构作用,完成的作品只 需要与绘画对象外貌符合即可。在西画 中的油画、水粉画等上面你看不到线条, 只有色彩明暗结构形态和透视的立体效 果,中国写意画则重视个性笔墨及思想 情感表现于心象,而代表笔墨的线条是 反映艺术家个性特质的重要语言,足见 线条在写意画中的重要作用。写意画的 线条大多是显露出来的,它本身就是绘 画语言要素并富有质感。而写实画的线 条都是被掩埋在色彩里面的,它并不需 要变化和质感,整幅画线条架构都可以 是一致的轮廓线,而完成后的画作是见 不到明显线条的。

中国画原本是写真,后来注重写意。 说中国画是线条造型,这不符合事实, 应当准确地说是线面造型。前面提到,中国画的笔墨线条讲究质感的表达力, 以其特殊的绘画语言创作物象形态及神 韵。西画中的油画或素描等不允许突出 线条的表现力,而都是以丰富的色块组 合和明暗关系组合成客观具象。我主张 在中国画创作上强化线面造型,即保留 传统笔墨线条基础,又要部分采用西画 以面造型的方法,结合我们写意画以面 造型的(如骨法、泼墨泼彩法等)技法, 拓展国画创作的新途径,这样才能使写 实做到形真意切,写意做到意真形神。 例如《葡萄•酒杯》《烟翠九华山》《静》, 具有中国画线面造型和意向画的突出特 征。《葡萄•酒杯》为写生创作题材, 酒杯用传统中国画线条造型,简练到仅 用六笔完成,准确流畅富于质感的线条 描写,使轻薄的玻璃酒杯真实硬朗、立 体透视感极强,绘画技法难度却很大; 葡萄则采用点面线结合技法,虽写意但 比较真实,葡萄珠个个晶莹饱满,让人 见到欲摘而食,古人讲墨分五色,而此 何止五色,不仅层次分明、生动形象, 而且组合排列有序自然,有笔有墨有神 韵气息,使整幅画雅致、简约而富于意 境。《烟翠九华山》为泼彩泼墨大写意 山水,是以面造型为主,结合笔墨线条 造型而创作的国画作品。泼墨彩起源于 唐代,它虽然以平面造型,但立体效果 强烈,色彩丰富变化无穷,光影明暗及 透视层次感也很强,加上以线造型的房 屋楼台,飞瀑林涧、曲径石桥等点景, 画面更加韵味十足、生动与奇妙之极, 堪比西方的水彩画、油画。中国的泼墨 泼彩画都比西方印象画与以后意象画的 产生早了好多个世纪。《静》则采用中 国传统的笔墨技法创作,画面虽然呈现 单一墨色,但是看去苍松明月是那么宁 静而深沉,在月光下在朦胧中,似乎静 中有动,一轮圆月高悬夜空之上,好像 欲对人们叙说什么,使得中秋佳节越发 带有神秘和美妙的故事色彩,这就是中 国画笔墨给人们呈现出的意境。

在中国画传统线面造型基础上选择 性地吸取西画创作方法,更使得国画创作形准而细腻,富有视觉冲击力,加上 国画固有的笔墨线条构图等技法优势, 中国画创作将更加人性化、理性化、规 范化、系统化、广泛化。事实上,在近 现代国画创作中,有很多画家曾做过这 样的尝试,但大多数出现了混乱,其中 有些人走上了背叛中国画的立场而误入 歧途,有些人则回归传统,保守封闭反 对创新,有些自称国画家,其实他们的 画作基本上丢掉了国画技法的核心元 素,只能算是西方绘画的变种或抽象表 现主义等,有的属于工艺美术范畴。

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思想理 念和绘画理论方面没有获得突破,在创 作实践和技法方面,要么缺乏对传统中 国画的深刻理解和过硬功力,要么缺乏 对西方绘画的深入了解和技术能力,有 很多国画家甚至不会写生,所以中国画 家一定要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要有对 西画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其绘画技巧的本 领,这样中国画创作才可能进入全面的 创新阶段,其绘画艺术语言才更具有全 球性。

中国画的笔墨和线条的生命力来源 于生活以及自然界教化激发人们思想情 感的表达,它丰富、变化又有质感,它 不是来源于笔墨和线条的固有程式。或 者说,中国画笔墨线条的生命力在于意 表的质感和艺术形象性,而非图表或符 号化、程式化。

    绘画是反映人们心灵语言的视觉艺 术。艺术是生活升华的载体,绘画艺术 是视觉美而有意义的生活。画家是美化 与滋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说画家 的创作不仅需要个性化的展现和思想情 感的流露,还要担当起一份社会责任, 我们的绘画作品最终不是属于自己,而 是属于人民,为人民创作喜闻乐见真善 美的画作,继承发展创新我国文化事业, 让中国绘画艺术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 绘画艺术主流舞台上获得应有的话语 权,这是作为中国画家应持有的根本的 文化立场。







友情链接: 翟纯水官方网站 廉奉公官方网站 董叔我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