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木小易,原名杨金爱,出生于著名的牡丹之都__山东菏泽,现居北京。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先后结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书画创作高研班。主攻写意花鸟,兼功山水人物。 尤善写意牡丹、荷花、梅兰竹菊等……。几十年如一日、临伯年,习雪涛,参八大,研历代 名家书画,拜天地为师,与大自然交友,学众家之长。 详细
作品
木小易作品
木小易作品
木小易作品
木小易作品
木小易作品
木小易作品
艺术家评论
墨彩彰施,富甲天下
墨彩彰施,富甲天下
——杨金爱花鸟绘画的审美意境
    花鸟画随着魏晋艺术形式的逐渐确立,艺术面貌也随之明显。到隋唐时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艺术审美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花鸟画在曹霸、韩幹、韩滉、边鸾等画家的艺术演进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到五代黄筌、徐熙时期,成就了花鸟画艺术的辉煌。由于花鸟画艺术审美情趣及皇室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更加明确了花鸟画的艺术价值,并巩固了花鸟画的艺术地位,确定了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夯实了花鸟画“工笔”、“写意”两大艺术风格和审美方向,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美学基础。在工笔“富贵”黄筌和写意“野逸”徐熙两种画风的带动下,历史上相继出现了赵佶、易元吉、崔白、赵昌、黄居寀、李迪、钱选、王冕、林良、陈淳、徐渭、恽寿平、等大批专业花鸟画大家,及近现代具有较大艺术影响的华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陈之佛、郭味蕖、王雪涛、吴佛之、于希宁等大批花鸟画家。花鸟画历朝不泛名手大家,代代都有妙品佳作。工笔、写意,勾勒填彩,富贵重彩等各种风格形式,文人墨趣,琳琅满目。分别呈现出各历史时期中国花鸟艺术风格的名品佳作,世世代代受人仰慕。
    中国菏泽自古就是牡丹花生长的地方,关于牡丹花的传说妇孺皆知。而这一地方出生的牡丹画家,更是代代有妙手,作品从工笔、写意到白描不乏佳作,历代受我国人民所喜爱。当今的杨金爱女士就是画“牡丹”题材高手,无论是先勾后染还是先染后勾或者是水墨大写意,杨金爱都能达到“得心应手”。工、描,形神兼备,水墨写意,酣畅淋漓。合物象之道,通天地之德。她善于运用“以色貌色,以彩貌彩”的传统着色技法,富丽堂皇,表现出了中国绘画的贵胄时代之美。中国画以色宣世的历史由来已久。山水以隋朝的展子虔,唐朝大小李将军,花鸟画家由黄筌为艺术代表。他们都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彰显了时代的富贵和繁荣,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恢弘靓丽的绘画代表人物。
    杨金爱女士近年来凭着她对花鸟画的挚爱和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无论是有所擅长的工笔牡丹、水墨写意牡丹和一些花鸟虫鱼,都达到了一个艺术的美学高度。艺术形式和笔墨色彩的表达,均达到了一定的审美意境,深受社会艺术界喜爱。中国画意境说产生于唐代,从意象的审美范畴里分离出来,意境高于意象,在象的基础上生成更深、更高层次的审美感觉,从而使艺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水墨写意就是通往这一审美境界的最直接、最理想的表达方式。中国画的审美境界自古就是决定艺术创作的重要条件,它包括绘画意境和审美心胸。审美境界是艺术家博学多识和艺术审美自信的综合体现。境界即是一种崇高的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识都能够产生审美意境。创作意识和自信不等于盲目,它必须建立在专业学识的基础上,具有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和基础表达能力,建立在对传统技法的掌控能力上。这是达到绘画以形写神、以象达意、以意貌境、以境通妙(道)的创作条件;是反应大自然形态审美规律的完美体现。作为艺术家对绘画“气韵生动”的臆造,首先要具备正确的审美趣味和熟练的艺“道”表达能力,其次是对艺术的综合驾驭能力。
    杨金爱凭着几十年对花鸟画技艺的孜孜追求,她的审美思想和审美创造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艺术创造中他追根溯源,研究各朝代花鸟画的形成脉络和技艺方法,摹创结合,悟思远通,尊古而不卑今,总结各时代画家的创作方法把握古代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向,领落各时期花鸟画的艺术发展规律。杨金爱在继承中求变、变中求理,艺术个性中寻求审美共性。形成了她鲜明的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反应了她正确的花鸟画审美美意识。
    老实说,为画家杨金爱写评论是她的几幅酣畅水墨大写意牡丹打动了我。中国现阶段牡丹画家比比皆是,形式单调,大多作品媚俗不堪。有的形、象能出,但意、境难达。大都是画匠所为,被视为商品画,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中国文人绘画要求的“书卷气”审美创作相差甚远,不值一评。而当我看到杨金爱的大写意牡丹后,审美感觉有所动。花的娇艳更突出了水墨的酣畅大气,贤达,肆意之美直通“气韵生动”的审美境界,实为当今花鸟画坛水墨一脉,绘画意境能够彰显出杨金爱女士的审美心胸和艺术风格,古代文人画“书卷气”的艺术审美品格和审美标准被杨女士表达出来,成为她的艺术亮点,彰显了她水墨牡丹独特的审美意境和独特的审美个性,形成了她花鸟画的浓艳“富贵”,大写意的“书卷气”审美风格。唐朝水墨画的出现,改写了中国画的美学史,水墨的意蕴美更接近绘画的“气韵生动”标准,更能呈现中国绘画特有的审美意境,达到与“道”的“为一”。
    中国绘画的美学价值,是衡量一个艺术家的最重要标准。艺术家的审美心胸和创作状态是形成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最直接因素。杨金爱温文而雅,端庄秀韵,不急不躁,具有老子哲学体系中强调的“虚静、恬淡、素朴、徐清”等人格审美旨趣。这种性格关乎到艺术品的情趣和心理状态的完美蒙养与表达,是“道通为一”的基本路径。在庄子看来,“静为躁君”、“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至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顺物自然”等等,艺术家的审美心胸和创造状态都成为重要的美学命题。艺术家的审美状态是艺术通往自然之“道”的最理想捷径,后期被各朝代艺术家、理论家践行,成为中国艺术最突出的创作条件。这种艺术创造性格和思想情怀成为杨金爱花鸟画通向审美之境、获得艺术审美创造的最理想标志。
    艺术的道路上,我们以新的期待,拭目杨金爱女士的花鸟画通向更高的审美境界!
                山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 主任
                       郭大兴   博士
                                    2017·5·1
友情链接: 翟纯水官方网站 廉奉公官方网站 董叔我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