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叶碧峰,1988年毕业于廈門大学美术系油画专。1993年于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举办中国古书画鑒定高級班结业。中國艺术研究工作委員会理事,福建侨報收藏天地栏目主持人,廈門海峽书画产业协会专业顾问。福建省油画學會會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廈門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15年5月在廈門举办"綠色閩南印象写生"专題油画个展。长期从事文物古书画研究鉴定工作,潜心中国书法、绘画、雕塑、篆刻和西方绘画探索研究创作。2009年应邀到台湾举行画展,2014年在厦门张雄美术馆举办"绿色闽南.印象写的生"专题个展。2016年参加中韩油画作品展、2016年参加中国美协、福建美协主办"一带一路"作品展。作品多被美国、日本、台湾美术馆、收藏家、等海内外政府机构收藏。 详细
作品
叶碧峰油画作品
叶碧峰油画作品
叶碧峰油画作品
叶碧峰油画作品
叶碧峰油画作品
叶碧峰油画作品
艺术家评论
张大千持花侍女图赏析

作者:叶碧峰

五百年来一大千,此话不虚也,作为影响近代绘画重要画家之一的张大千(1899-1983),他确是一个绘画天才,是个全能的画家,无论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青绿,浅绛,泼墨涉猎画种之广是前所未有,而且样样精通并发挥到极致。他的绘画风格特征,从1941年去敦煌前到后十年1935年离开大陆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在30年代的人物绘画主要以临摹仿造前朝名家为主,如唐寅、陈洪绶、任伯年等人作品。从1943年初夏从敦煌回来后十年,是摹习吸收运用唐宋壁画的表现手法付诸于创作笔端,这时期的作品正是张大千人物绘画创作的最高峰。

  从“甲申秋日力写”题年款的持花侍女图可以看到(图一)无论从设色构图造型线条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人物仕女绘画,1941年前的三十年代的人物绘画特点,主要追求表现林黛玉病弱柔态为美(图二),而在1943年开始重新追求,一洗流滑孱弱之习气。在用色上更加大胆浓艳,辉煌燦烂,华贵有气度,线条更强劲豪迈流畅有力,有若钢丝般的弹性。此1945年创作持花仕女图(图一),正是他重新摸索表现的新突破,写款时以“力写”出现,这从他所有绘画作品中少遇到的字眼,明净的色调艳而不俗,更显高雅贵气;沉着冷静结构严谨,工写结合更富有装饰性,松紧有度和谐畅快增添了文人画写意笔调。刻画人物神态吸尽唐宋绘画精髓,所谓,“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完全从敦煌前逃脱出来,超越两宋前人,已兼得吴曹之长。他平生仅有一篇学术论文《关于敦煌壁画》,在形容壁画之美时,曾风趣地说:“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又言,“元魏之作冷以野,山林之气胜,隋继其风,温以樸,宁静之至远。唐人还焕其文,浓绿敦厚,清新俊逸,并擅其妙,斯丹青之呜风,鸿载之逸骥矣”。此文意中可见张大千认为唐代人物为最高,所以从敦煌归来之后,多以秀劲潚丽转变为雍容典雅的仕女。他按原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完成考习任务,但最后却用尽2年多的时间临考精彩部分的276幅作品。在追求原貌原则下力求尺幅大小尽其原作,有的是皇皇巨制引起当时学术界的振撼。

  每件艺术作品,都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流露和再现,持花仕女图正是张大千的内心世界追求。从人物造型站立姿势、头部的转向、脸庞的型状、双眼的神、衣服的装饰,无一不经过苦心啄磨,也体现出画家刚从敦煌那艰苦恶劣的环境岁月里,日以继夜地工作着,回归到清净安祥的寺庙里,把敦煌摹习发现的新感悟顷刻间尽揭地表达运用在新的创作绘画之中。画面中的仕女,正面而立,头向左侧,双目平视前方,双手叉放于腰前方。右手执一枝红色萱花,身着女式汉服衣裙隐至双脚,以写意笔墨点法大小不一装饰胸口领边,并用淡黄色宣染上外衣,长裙纹饰绘米字六边团花图案相同有致,色调高雅,裙的下部分三分之一用萱草纹色线匀绘,增添了造型的动感和艳丽的情调。仕女造型完美,面相端庄,体态丰腴,气质高雅。设色贯以石青朱砂等矿物料直接赋色,色调和谐明快。用笔多变衣饰有致,尤其在双手部位,线条富有弹性,颇有强烈肤色质感,似动非动,蕴含着与观赏者对话栩栩如生。净利空灵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衣裙的质地和优美体貌现出高超的艺术修养。发簪上的饰品和花卉俱以细笔描出,凤鸟型簪花插丰富了画面的生动。重墨宣染着丝发根根毕现,修长柳叶状的双眉利索舒展,含蓄富有穿透力的眼神显得冷眼,但又露出慈祥与淡定,威仪与安逸。脸部的三白粉底细腻的过渡更显画面的精致,同时也衬出樱桃小嘴的动人美感。此图用笔细腻,形态迫真超越了历朝人物画大家,清时的任伯年、明时的唐寅、陈洪缓直追逆到唐宋人物绘画精华。也是张大千人物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之一,更能说明“力写”之深刻用意。正如谢稚柳先生所说:“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通过对张大千人物作品进行全面多方的资料收集比较考究,这幅甲申秋日力写作品,确是他从敦煌返回到出发前暂住四川青城山寺院休养时创作的新作品。而同一题材与构图类似的有现藏四川省博物院“持花仕女图”,但在题款创作时间是“丙戌十月”,根据对比分析可清楚得知该作品诞生时间1946年十月,是按原来甲申年1943年秋月款的底稿重新描摹的作品。从用色和构图人物姿态看大致相同,但是在细节刻划上缺不及甲申秋月的那幅精致艳丽,如脸部的三白虽承唐宋之法。但过渡粗糙有余,又如双眼珠中右眼珠位置不协调,设色用笔也不及甲申秋月佳。从宣纸上也有区别,他在青城山时多用上等的当地定制宣,而丙戊十月的作品是用高丽宣,再者,张大千是位职业画家,以画谋生,因此一本多样的作品在其他画家也常有出现,再一幅是在2014年12月香港邦汉斯拍卖中有同样造型的“持花仕女图”,根据对此画面特点进行比较,此幅该是在1940年去敦煌前所创作的作品,从宣纸设色和服饰图案,人物表情及题款的书写字体特点,对比他在同年的书写笔性是一致的,而从甲申秋作品两颗张大千私人钤印贯用时间,也多出现在1943年之后的作品中用章。

  在收藏款识、印鉴上进行考证,上款人“辉光仁兄方家请正”从内容看此作品的持有人是很受张大千尊重者,并且也是绘画文学艺术领域中有影响的人物,根据江西宜春志记,朱辉光先生,江西宜春人,生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是当时文化名流子第,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潜心于文学创作,用毕生精力编著《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又从图一的左下角钤一收藏章杨庆簪收藏印,是民国时期南方大收藏家,广东中山人。惠州日报2011年有专题报道过,杨庆簪收藏明代大书法家王铎手稿书法手稿,长2480cm,收藏金石书画甚富,传世书画作品很多钤有此人收藏章。同时他与上海金石名家陈巨来友善。综上所述,这副甲申秋月款的持花侍女图,从持有人到收藏人流传有序,并深受当时私人收藏者加倍爱护,历经70多年沧桑岁月能完整如初,实为难得,更显其珍贵价值。

友情链接: 翟纯水官方网站 廉奉公官方网站 董叔我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