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自新, 2011-2013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师从白云乡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民进山西开明画院”副院长、政协永济舜都书画院院长、首届鹳雀楼书画名家高层论坛总策划、永济市美协常务副主席、“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访问学者、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建筑学系客座教授、永济市政协委员,当代10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曾于我国太原、运城、永济、广州及香港、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 2009年《春晓》入选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中国美协举办)。 2010年作品《条山金秋》获运城政协举办的书画展一等奖。 2010年9月《黄土地》入选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中国美协举办)。 2010年12月《江山如画》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获特等奖。 2011年9月《冬韵》入选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中国美协举办) 2013年《寻梦敦煌》入选2013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举办) 2013年《月照寒山》入选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举办) 2013年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秋牧》获优秀奖(美术最高奖 中国美协举办) 2013年运城菊花杯国画作品获三等奖 2013年运城关公艺术节国画作品获三等奖 2014年《秋牧》作品被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7万元 2014年元月“新华社出版社”出版的《墨韵永济》任副主编。 2014年7月《春韵》获《第十六届山西省美术作品展》三等奖(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举办) 2014年10月《瑞雪寒林》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举办) 2014年11月《寒山雪晴》获“中国陶都 陶醉中国”吴冠中艺术馆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美术最高奖)(中国美协举办) 2015年参加“文化墨旅名家邀请展”作品《高秋》获二等奖。 2016年1月作品《江南早春》庆祝《中国书画报》创刊三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优秀奖 收藏电话:18635919369 润格费8000元/平方尺(拍卖公司) 详细
作品
杨自新作品
二维码
新画像
月是故乡明
一帆风顺
烟云图
艺术家评论
评论文章
 

境由心生 方出“神”

                    兼评——杨自新先生画作

                          聂晓阳

我在晋南小城永济工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差不多天天和杨自新兄“泡”在一起。我的很多朋友,都是他介绍的。这在我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而在他则除了某种责任和友谊之外,几乎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爱好。他的热心和厚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为能够结识这样的朋友而感到高兴。

永济自古出画家,今天依然人才辈出,杨自新即是其中一位。我离开永济之后,几年里杨自新兄一直捷报频传,画作相继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专业大展中入选并获奖。山西省每年能够成为中国美协会员的屈指可数,而他正是其中之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个人来说也是值得庆贺的一个大事。

毋庸讳言,现在很多中国人最不理解的艺术就是“中国画”。很多人以为中国画就是信笔草草,刷刷点点,随便学几天也能像模像样,似乎缺乏“技术”含量。现实中,平庸的画家画作也的确汗牛充栋,鱼龙混杂,碰到一个还不算太俗的画家并不容易。但是,实际上中国画是有极高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标准的,了解越多,便仰之弥高。这点从自新兄的画里就能看出。

我观自新兄画,是有一种“神”在里面的。永济人形容一个人木纳,常说“没神”。画画也是一样,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更要“传神”地表现出它内在的“精神”,这就是有“神”。

在大自然中,风景是美的,可是把原始的风景拍成照片未必就是美,只有通过精心的取景和用一定的技巧表现出来的风景照才是美。同样,把自然风景用毛笔和墨水照描照画在宣纸上也不一定是美。有的时候,画得越像,品格反而越发低俗,从骨子里散发着“东施效颦”的俗气和匠气。水墨不是不能画风景,但风景从来都不是传统中国画所要表现的。中国笔墨所要表现的,是人格化了的自然,是风景表象之下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神韵”。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其目的不在于为山水留素描,而在于通过表现山水神韵,寄托感情,表达人格追求,继而净化人们自俗世劳作中疲惫而备受污染的心灵,激发对于生活乃至人生超出物质之外的深沉悠远的想象。所谓神游物外,怡情养性。这本是艺术创作的本意,更是传统中国画最核心的价值。

在中国画里,人物固然要有神韵,山水、花鸟也要有神韵。自新兄的特长是画家乡的中条山,可以说他已经找到了一个特别能传递中条山神韵的画法。在他的画中,有对中条山自然的礼敬,有对山居的热爱,对田园的歌颂和对劳动和生活的赞美。通过他笔下所创造的“美感”,富有“神韵”地把人带入到一种艺术性的享受中,触发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而把一种美好的情感和思想带入观者的内心。

中国画讲究“写意”。在我看来,杨自新的作品也是有“意”的。这个“意”,既是意思也是意义,有情趣也有哲思。中国画写意的“写”,就是通过画者的发现和创造,把山水和自然物象的“意思”和“意义”发掘表达出来。这不但需要来自刻苦训练的造型和运笔用墨的能力,更需要一双敏感的善于发现和眼睛,更需要对社会、人性乃至传统文化广博而深刻的领悟,需要画者用笔的曲直、刚柔、粗细、疾徐、轻重、厚薄,营造出笔墨山水那惹人沉迷的意境,传递了能够让人凝视和沉思的深沉情感。

对中国画而言,审美这件事是有深度和层次的。有些东西只是看起来漂亮而已,那只能算是低等的美。这种美容易察觉到,但蕴含于意境之中那种看似平淡含蓄实则隽永深厚的美,往往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历练才能发现。中国画历经千百年锤炼演变,已经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情操,那就是沉静仁厚、质朴天真、有磊落君子之风的人格追求。围绕这一追求所营造的意境,则是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审美内核。

从这个意义上说,画家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在进行“造境”。从自新兄的画里也能看出,这种创作不是生拼硬凑的造作,而是画家综合修养和人生经历的自然流露。虽然风景乃至风景画之中也可能蕴含了某种可以被人感受的意境,但像中国画这样以意境的创造和格调的提升作为创作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坛不但自成体系,而且足以孤标傲世,映照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精神追求和哲理内涵。

艺术不是美术,不是装饰,不是歌颂,不是为了任何世俗的目的,而是引导人们的精神活动,唤醒人们在世俗劳作中渐渐遗忘的某种追求和憧憬,激发人们渐渐忽略的某种思想、某种情绪和思考,抓住人们的心弦,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宁静和愉悦。从这个角度说,杨自新的画,画出了他对故乡中条山自然物象的独特理解,表达了这座山的美和那些人美好的感情,引发了观者内心的共鸣,使观者受到身心的熏染,一洗尘世的劳碌,从而为观者在艺术层面创造了美的享受。

在我看来,杨自新兄的画是也有“情”的。在他的笔下,山是有性格和性情的山,水是有感情和思想的水。有人认为画家笔下的山一定要雄浑险峻,“搜尽奇峰做画稿”,但其实赋予山水以艺术生命的并不是造型的奇崛,而是笔墨的情感和温度。就像中条山这座朴朴实实的山一样,杨自新笔下的山水大都很接“地气”,并不刻意追求雄浑或者深邃,而是用含蓄而间接的笔墨,挥洒出一种平平淡淡而历久弥香的美。他的作品,看似朴实简易,但在不动声色中表现的却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打动人的那种诗情画意之美,这是非常不易的。

杨自新的画也是有“味”的。对于中国画来说,一幅好的作品首先不是好看的而且更是“有味道”,这就如同一首好歌首先是有味道而不仅仅是好听的一样。有的歌者一开口就能吸引人,甚至仅凭声音就能到打动人,是因为他们用自身的素养、阅历乃至天分,把同样的歌唱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或空灵,或沧桑,或深厚,或含蓄,但让人一听就舒服,仿佛被摄了魂魄,沉迷其中,浮想联翩。画画也是一样,笔墨要“性感”,让人舒服,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

与西画的画具不同,中国画使用的毛笔是有笔尖和弹性的,随便一根线一点墨,都可以“笔带云烟”,在表达上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笔墨可以“是一个人综合休养的全部体现”,这也赋予了中国画别样的“味道”。一般人看画,多看造型、轮廓、结构、内容、寓意等,是在看“一幅画”,而内行却懂得欣赏其笔墨,感受其气息。这就如同看戏,内行看的其实不是“戏”,而是如何“演戏”,欣赏的重点不是故事和戏剧性,而是演员的声音、唱腔、身段、表情和其所整体传递的“味道”。

能够把古人的歌和别人的歌唱准,这仅仅是“好听”的层次;能够把古人和别人的歌唱得好听而且有自己的情感和味道,那就达到了“艺术”的层次;如果还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并且能被世代传唱的歌曲,那就达到了“经典”的层次。绘画也是如此。祝福自新兄未来能够拥有更加高远的艺术天地。

(作者聂晓阳为清华大学特约研究员,文化学者,驻日内瓦联合国分社新华社高级记者)

友情链接: 翟纯水官方网站 廉奉公官方网站 董叔我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网站管理